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院系首页 >> 招生就业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校领导带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深化校企合作 共谱边疆人才培养新篇章

2025-04-24 土木工程系

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20日至22日,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勤勇率土木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7人调研团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与访企拓岗专项调研活动。

深入企业调研 共谋发展新篇

在兵团第十一师副师长傅志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蔚建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黄凯军等领导的陪同下,张勤勇一行先后走访建工集团、北新路桥集团等重点企业,实地考察了兵团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及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与建工集团、北新路桥集团、城建集团、市政轨道交通集团、水利水电集团、兵建电安、科建石化、北新矿业等11家单位展开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共建、技术联合攻关、人才继续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四项重要合作共识。重点推进“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深度推进成都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与师属企业人才培养创新班,整合教育实习、产学研合作、教师研修、校外导师培养及学生就业五大功能,为边疆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创新培养模式 服务边疆发展

座谈会上,傅志训副师长详细介绍了第十一师的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他指出,边疆建设亟须大量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同时新兴产业发展对电气、机电、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傅志训强调,师属各企业要加快推进成都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人才培养创新班建设,精准梳理专业技能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他特别提出:“青年学子应当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将个人成长融入边疆建设事业。”以土木工程系“十一师就业驿站”为平台,全方位展示兵团企业的使命价值和职业前景,激发毕业生投身边疆建设的热情。此外,傅志训还提出在企业设立博士生工作站,开展专项研究和科研项目联合开发,并表示师人社局将全力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为工作站建设和运行保驾护航。

张勤勇副校长表示,成都工业学院将构建“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从三个维度精准对接第十一师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土木工程系与师属企业人才培养创新班建设,动态优化土木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创新“项目驱动+实景教学”的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思政育人方面,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将“屯垦戍边史”转化为思政育人素材,通过建设兵团精神主题展馆、开发沉浸式课程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的职业理想。在服务产业方面,依托继续教育学院优质资源,为电气工程、智能采矿等领域的技术骨干提供“订单式”培训,同时组建跨学科博士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建技术攻关博士工作站,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undefined

传承兵团精神 续写合作新篇章

调研期间,张勤勇一行专程参观了兵团建工集团、北新路桥集团文化展厅,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实物展品,深入了解了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切身感受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张勤勇表示,这种精神财富将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为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成都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重点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与师属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创新班,计划在2022级学生中率先组建试点班级,并于今年暑期启动首批学生实践;二是构建“课程教学+企业实践+兵团精神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又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十一师就业驿站”等平台,为毕业生扎根边疆、建功立业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四是联合企业设立博士工作站,选派博士老师赴新疆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边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撰稿:陈良宇;审稿:岳德坤 冯仲康 陈利燕)


上一篇:成都工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讲解2025
下一篇:谱青春华章 筑兵团梦想——土木工程系顺利举办新疆建设兵团 第十一师专场招聘会